7月21日至8月1日,信息工程学院“薪火”志愿服务队走进曲靖市麒麟区高家屯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以“心怀憧憬 逐梦而行”为主题,为36名社区儿童开展了为期12天的公益夏令营。这场以爱为底色的夏日之旅,通过多元课程与温情互动,在孩子们心间播撒了求知的种子,用教育的温度点亮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。
专业赋能:打造“有料”成长课堂
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,突破传统支教模式,围绕儿童认知特点
与成长需求,精心设计“基础素养+兴趣拓展”双轨课程体系。除常规文化课
程外,特别开设国学诵读、书法熏陶、创意美术、趣味科学、音乐欣赏、体育运动等特色课程,并融入“英语小剧场”“走进数学的国度”等互动环节,通过情景化、游戏化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。
在“英语小剧场”里,孩子们化身故事主角,用稚嫩却认真的发音演绎“Hello, my friend”等简单对话;“数学王国探险”中,志愿者以“数字迷宫”“几何拼图”为引,带领孩子们在趣味谜题里触摸逻辑之美。不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,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超越自我局限,逐步构建起与多元世界对话的桥梁。
手工绘梦:珍藏“童年专属星光”
手工课堂是本次夏令营的“人气王”。志愿者们以彩纸为媒,带领孩子们用剪刀、胶水创作“心中的烟花”。“老师,您看我的烟花像不像星星落下来?”“我的烟花肯定比太阳还亮!”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填满了教室。一张张彩纸在指尖翻折、剪裁,最终绽放成独一无二的“烟花图”——有的用金粉点缀边缘,有的画满旋转的光轨,每一幅都藏着最纯粹的童真。
以画寄情:勾勒“向阳盛夏”的诗与远方
“画画就是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”。绘画课上,志愿者引用艺术家保罗·克利的名言,带领孩子们用画笔与内心对话。铅笔在画纸上轻快游走,有的画出毛茸茸的小猫、会笑的太阳,有的用渐变色描绘“夏天的风”,还有一幅名为《向阳的盛夏》的作品格外醒目——志愿者与孩子手牵手,用明黄的向日葵铺满画面,每一片花瓣都写满快乐、希望。
“老师,我长大想当画家!”一个小女孩举着画纸认真说。志愿者轻轻摸了摸她的头:“继续画吧,把你心里所有的美好都画出来。”画室里,笔锋与色彩共舞,童真与梦想交织,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盛夏最生动的注解。
活力绽放:体育与智育的双向奔赴
体育活动是夏令营的“动力车头”。正如“文而不武则弱,武而不文则蛮,文武兼备则强”的古训所言,志愿者们化身“护花使者”,在操场上带领孩子们学习基础武术,“弓步冲拳”、“马步横打”。汗水在烈阳下闪烁,映出细碎而闪亮的光,如繁星载着梦想。运动,是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。这些瞬间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:青春的活力在操场上绽放光芒。
言途拾光:跨越“ABC密码”的语言山海
英语学习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旅程。初期是蹒跚学步,从ABC的发音、简单的问候语开始,看着同学们每记对一个单词、说对一个句子就像解锁新成就;中期像在迷雾中探索,语法规则、复杂句式可能让人困惑,但是看着同学们听懂一段对话又会有拨云见日的畅快;后期则是在广阔天地里自如行走,看同学们和老师用英语交流对话,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。
数轴光年:穿过数字与几何的时光隧道
数学学习像一趟穿梭于时间长河的列车,烈阳跨过时间的海峡,同学们一同闯入数学的国度与数字来一场浪漫邂逅。在数学老师的激情讲解下,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专注在月光下推演定律的古希腊学者,也了解了急促在屏幕前敲击公式的现代数学家;而唯一不变的是轨道上那串由逻辑与真理串联的永恒坐标,让我们在流逝的时光里,始终能触摸到世界运行的脉搏。
12天的夏令营在结营仪式上迎来高潮。孩子们抱着志愿者们,奶声奶气地问:“姐姐下次你们还要来吗?”,有的家长拉着志愿者的手表达感谢......这次公益夏令营,不仅是志愿者对孩子的陪伴,更是双向的成长——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自信,志愿者们读懂了“教育”二字最温暖的重量。
责编 高倩
初审:李丽
复审:邱宇德
终审:任友俊
信息工程学院
2025年8月1日